養花,澆水是關鍵,澆不好把花澆死是分分鐘常有的事。但是,只要我們稍微了解一些花卉習性和澆水「秘訣」,就能輕松養好花。下面,一起來看看吧!
一、 澆水看花、看盆、看天氣
給花澆水,就像是中醫看病的「望、聞、問、切」。我們給花澆水也要「看花、看盆、看天氣、看季節」。
看花,是指看花的喜水性和生長狀態;了解花卉習性是喜水類型還是不喜水類型?觀察它生長狀況,葉尖有沒有發黃,葉片有沒有發軟、發蔫?
看盆,是指看盆土的干濕狀態,如果盆土都是溫潤的,那就不缺水。如果實在不會看,可以用一根筷子插在盆土里5分鐘拿出來,看是否上面沾有泥土,如果很干凈,那就表明缺水。 看天氣,則是說有沒有下雨、下雪等低溫天氣,如果是陰雪雨天,空氣溫度比較大的,就要少澆水或不澆水。
看季節,主要是針對花卉的生長旺盛期。如果有的花是在春、夏、秋季節,生長速度比較快,需水量大,可根據實際生長狀況勤澆水;冬、夏季節,有的花會進入低溫/高溫休眠期,生長緩慢、甚至停止,我們則要控制澆水,不可過于頻繁,保持盆土偏干,只要不會干枯即可。
二、澆水看時間、看溫度、看水質
給花澆水,切忌夏天中午澆花,由于夏天中午天氣炎熱氣溫升高,我們澆花,土壤會因溫度驟降,就像人一樣突然受低溫刺激而「感冒」,會引起吸水能力減弱,造成花卉上部的葉子變黃、焦枯。
夏季我們在早上10點之前和下午4點以后澆花,冬天則在中午澆花比較合適。一方面溫度和水溫相接近,尤其是冬天澆水,一般要與室溫、土壤溫度相近,最忌直接用自來水澆花,很容易因溫差過大,使花草受到刺激,損害到植株的根系,影響其對水分的正常吸收。 并不是所有的「水」都可以用來澆花。一般來說,用雪水、雨水澆花最好,有利于喜酸性花卉生長,能平衡土壤酸堿度,防止板結,促進養分溶解和吸收,加快植株生長更健壯、枝繁葉茂。
但是這對于不經常養花的人來說,不可能做到這麼充足的準備。常用自來水澆花又容易讓 花「生病」,一方面使土壤堿化,不僅開花少、還容易葉子枯黃、生長不良甚至死亡。
因此,我們用自來水澆花,一定要先晾曬1-2天再用。
也不能直接用未發酵過的淘米水、水果皮等生肥來澆花,這樣會分分鐘要了植物花卉的命。
三、 澆水「見干見濕」、「干透澆透」
通常,我們澆水需要根據花卉習性遵循「見干見濕」或是「干透澆透」的原則。也有 「寧干勿濕、寧濕勿干」,則適用于喜歡「極端」環境的植物,特別耐旱或是特別喜歡潮濕的花卉。「干濕交替」則適宜中性環境的花卉,不能多澆也不能少澆。
「見干見濕」是指等到花盆表面2-3CM的土壤干了之后,再澆水。而且澆水要緩,要慢,直到花盆底部的小孔漏出水來,就表示澆透了! 「干透澆透」是指比較喜歡干燥的植物,像仙人掌、多肉類的植物,等到盆土干透了再一次性澆透。
四、不澆「半截水」、「漫灌水」
養花最忌澆半截水,就是澆水量太少,只澆濕了盆土的一半,時間一長就會導致盆土板結,根系無法正常呼吸和吸收養分和水分,就會黃葉,空根、干枯而亡。
漫灌水,是指澆水量太多,一次性讓整個花盆都充滿了水,水和花盆的盆沿都平齊了,或大量水直接澆倒在植物頭上。這樣澆水不利于植物的生長,嚴重會引起根系缺氧,黃葉、落花、干枯,或者根系細胞破裂而亡。
養花,最容易死在澆水,了解澆水「秘訣」和花卉生長習性,根據實際情況來澆水,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你平常都是怎麼澆花的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