萬能基礎的日式小餐包,自制漢堡、肉松包全靠它
很多小伙伴一開始接觸烘焙,都是從簡單的小甜點入手,最終的目的就是想要自己吃一些健康無添加的東西。日常比較常做的就是面包、蛋糕之類的,最基礎就是小餐包了,還可以當漢堡胚,做法以及用料都不難,口感非常的柔軟。
找了很久,終于找到這一個萬能配方了,幾天悄悄分享給大家。不過這個配方的口味是比較清淡的,所以比較喜歡甜食的小伙伴,可以適當增加白砂糖的分量。廢話不多說,就讓我們來看看要如何制作吧。
食材:高筋面粉300克,牛奶158克,奶粉12克,雞蛋37克,新鮮酵母9克,鹽4克,黃油30克,細砂糖38克
具體做法
1、我們用的是后油法,將除了黃油之外的所有材料都放入面包機或者廚房機中,記得鹽與白糖要分開放,不要直接與酵母接觸。
2、先開啟低檔混合所有材料均勻后,再轉為高檔揉和面團,當面團打出七分面筋度的時候,也就是能夠拉出薄膜,但很容易破口的狀態。
3、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加入黃油,然后繼續揉面。加入黃油之后,我們要不斷地檢查面團的狀態,不要揉面過度。當面團能夠拉出完整的薄膜,就是揉面完成。揉好的面,先檢查一下溫度,25度左右的面團是最標準的,然后蓋上保鮮膜,進行第一次發酵。
4、一個小時后面團會發至兩倍大,用手指沾少量的面粉[插·入]面團中,面團不回縮就是發酵好了。將面團按壓排氣,分割為多個等大的小面團,滾圓后蓋上保鮮膜進行10分鐘的醒面。再次排氣滾圓后放入烤盤上。
5、面團在烤箱中進行第二次發酵,第二次發酵的環境濕度很重要,時間的長短,具體要看面團的狀態。第二次發酵的時間會比較短,半個小時左右就可以發酵至1.5倍大。烤箱可以提前預熱。
6、將面團放入170度的烤箱中,烘烤25分鐘左右。記得在15分鐘時查看面包的上色效果,如果顏色比較深,可以蓋上錫箔紙,避免面包表面烤焦。烤好的面包取出,晾涼就好了。
我特別喜歡原色的面包,如果想要讓面包是澤感更好,可以在發酵完成后,在表面刷上蛋液,或者刷上黃油液。這是一款最基本的日式餐包,很多面包都是在它的基礎上做一些改良,所以只要將它學會了,其他面包也就不難上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