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夢後樓臺高鎖,酒醒簾幕低垂。
去年春恨卻來時,落花人獨立,
微雨燕雙飛。」
——如若把晏幾道《臨江仙》裏
落花微雨的意境,
畫成畫會是怎樣一番的圖景?
「天平山上白雲泉,雲自無心水自閑。
何必奔沖山下去,更添波浪向人間。」
白樂天筆下的《白雲泉》,
又是怎樣的一番飄逸與自在?
明月出天山,蒼茫雲海間。
雲邊仙女夜驂鸞,月下霓裳舞袖寬。
吹徹紫簫風露下,玉容玄發不勝寒。
畫出這般又仙又美畫面的,
是90後插畫師蘇寒,
這些年獲獎無數,
在網上也有不少粉絲,
天天都在催他更新。
插畫師蘇寒
蘇寒自稱是「半自由插畫師」,
他在高中接觸正規的美術基礎訓練,
以還不錯的成績考上了大學,
畢業後,做了一份和藝術並無太多關聯的工作,
卻沒有忘記當年學畫的經歷,
並且更加富有熱情。
幾年前他接觸到了現代插畫,
從學習構圖、色彩、技法,
到其後個人情緒的表達及商業運用,
漸入佳境。
插畫也成了他業餘生活中,
主要的組成部分。
櫻花,雨水,春燕,樓閣,遠山。
蘇寒的插畫,溫暖詩意,
而又充滿了無限的想象力。
很多人喜歡蘇寒筆下的中國風,
那是一種飄逸清奇,自在風流的感覺,
背景或為亭臺樓閣,或是遠山孤雲,
或落英繽紛,或山河渺渺,
自帶唯美雋永的韻味。
「傳統文化吸引我創作的最大魅力,
就是它的豐富性和包容性。
中國的古建築融入哲學、美學等元素,
需要我們研究的還有很多,
我們學會欣賞它的美,並傳承下去。」
看似恣意揮灑的插畫,
其實背後得下很多功夫。
在創作有關古風、古建的作品時
,
蘇寒在動筆前都會花很多時間,
去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。
「正脊、鬥拱、額枋、騎鳳仙人……
這些專業的知識都會仔細研究。」
而在繪畫時,他並不是完全地「復刻」古建,
而是「嚴謹一半,鬆弛一半」,
「有的細致,有的寫意,
尊重傳統和歷史,
但也會著重體現整體的觀感、氛圍,
而不是做功能性的說明表達。」
前一陣因為疫情,
蘇寒大部分時間都宅在家中。
「閑下來整理思緒,
那些走過的鄉野城郊,
感受過的山川四季,
最終也成就了我自己,
給創作帶來了一些靈感支撐。
希望日後也能繼續走走,
看看、想想、畫畫。」
春帆二三,山影浸綠。
鶴鳴九臯,雲亭孤嘯。
看蘇寒的畫,讓人很靜,
似乎讓人走進了
那個安詳沈靜的古代畫卷,
讓人心生嚮往。
「有個畫家朋友說過這樣一句話——
『先有手感,再有靈感』
。
在繪畫水準提升上來之後,
你的畫面才駕馭得了你的想法和創意。
藝術來源于生活,靈感來源于腦洞,
我們需要深入生活,
多多積累素材,多多記錄想法,
同時鍛煉遐想的能力,發散思維,
並嫁接合適的元素融入作品之中。」
除開古風作品之外,
蘇寒還創作了很多
充滿了詩意美感,
甚至帶有科幻和未來氣息的插畫。
遠航的輪船,郊野的鹿,
懸崖下的波濤,盛開的花朵,
遙遠的星球,孤獨的旅人……
精緻的肌理感
與天馬行空的畫面相結合,
惹人遐想,
從而擁有了意味深長的意境。
蘇寒習慣在晚上作畫,
「晚上7點多至10點多是我的繪畫時間,
完全以放鬆的狀態下進行插畫創作。」
在他的眼中,好的作品
「往往觀者一眼就會相中」
「怎樣能畫出好作品?
我現在也還在思考,
大概就是厚積薄發吧!
一定要有好的創意思路,
還要在極其放鬆和專註的狀態下創作,
保持熱情、保持專註,
才能畫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畫面。」